本报记者 曹志男
“十年辛苦,一朝成书。他以极大的勇气,做了当代专业史学家不想做、不敢做、不愿做的事。”去年6月,中山大学一名老师在观看全卷《资治通鉴续纪》(以下简称《续纪》)后,在豆瓣读书网上的书评中这样写道。
《资治通鉴续纪》,2013年3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今年1月,出版社再次整理修订后二次出版,全书文字量高达400余万字。
许多读者观后都评价说,《续纪》是一部奇书。不仅因为全书编撰历时十年,补全了我国宋、元、明、清这段长达953年的历史,且全书通卷由文言文书写,体例、风格与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几近。更让读者惊讶且佩服的是,该书作者并非我国史学界的哪位大佬,而是我省政法部门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37岁的诸暨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科科长吴海京。
爱读古文的理科尖子生
吴海京,诸暨人,2000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后在上海从事律师工作。2002年12月,他通过我省首届公务员公开招考,就职于诸暨市委政法委,从事执法监督工作。
不论从吴海京的学习历程还是工作经历来看,似乎与历史和古文这两者都搭不上边,更别说用文言文续写《通鉴》了。然而,阅读历史和古文学是吴海京自幼便有的爱好和兴趣。
吴海京回忆,他的这一兴趣来源于父亲。早在他上小学时,父亲就给他讲全了四大名著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他对中国古文学极大的兴趣。到初中,吴海京便读完了《史记》、《汉书》、《左传》、《战国策》等古代经典的白话文版本。至高中,他渐渐喜欢上了文言文版的史书,《通鉴》正是他看的第一部文言文史书。
虽然喜欢读史,但吴海京却是一名地道的理科尖子生。早在初中时,他便自学完成了高中的数学课程。同时,他还是一名奥数高手,曾获得不少奖项。就这样,这个一到课余时间便捧着古文史书在啃的理科男,成为当时同学们眼中的一个另类。
1995年8月22日,吴海京用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第一本由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文言文版《通鉴》。自此,他被古人优美的文风、严谨的写史精神深深折服。到如今,吴海京已是第11次研读《通鉴》了。
意犹未尽,这是每一次看完《通鉴》后吴海京的想法。因为北宋司马光修撰的《通鉴》只记载到五代结束,要看之后的历史必须找其他的书。吴海京当时自己也没想到,这一丝遗憾却成为他日后续写《通鉴》的源动力。
单枪匹马十年磨百万字续纪
从大学到工作,业余时间吴海京一直在弥补自己的遗憾。他搜寻并研读宋之后《通鉴》的诸多续作: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代陈桱的《通鉴续编》、清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等等。
“我感觉这些书都不能让我满意,它们最大的通病是文笔繁冗、叙述枯燥,所载史实缺乏系统编纂、史料考证不够全面,可读性和《通鉴》相去甚远。”吴海京举例说,在清乾隆年间编写的一些史书里,由于受当时政治及统治者的影响,对辽、金、蒙古这些朝代的记录都十分简单,而且,这些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名字也全部被作了修改,和现今大家熟知的并不一样。“比如成吉思汗,我们都知道他叫铁木真,但在那个时期的史书中,却成了‘特穆津’。”
和任何爱看书的人一样,吴海京有自己的读书笔记。2003年春,他在整理自己厚厚几大本读书笔记时,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在心里萌生:为何不自己尝试着为《通鉴》写续?
于是,每天下班回家,饭后一杯清茶,书灯下静坐电脑前,一字一句编写《续纪》成了吴海京随后10年唯一的业余活动。
“我所有的资料考证可以说大多来自于网上,这不得不感谢现在这个大数据时代。”2006年,吴海京停了下来,此时,他已续写了宋、元、明三朝的《通鉴》,但写到清代时,却遇到了困难。因为迄今为止,清代并无正史,有的只是《清实录》、《清史稿》两本文献,而这里面又有许多疑点或不全。
吴海京例举了《清史稿》中对太平天国二号人物东王杨秀清之死的说法。“按《清史稿》,杨秀清是在一次宴席上被北王韦昌辉所杀。但我经过多方考证,《续纪》里采用的是另外一种说法,根据曾在天平天国政权工作的爱尔兰人肯能所写的回忆录中记载:当时是洪秀全密诏韦昌辉秘密潜入天京城,并夜袭东王府。”
2009年,吴海京停笔,《续纪》第一版雏形初现,总共330卷的《续纪》总字数已近400万字。细读数次后,他发现诸多不足。
“主要是明、清两朝,我没有找到《明实录》、《清实录》这两本原版史料,而治史,第一要讲究的便是尊重正统的史料。”吴海京回忆,好在之后的一次偶然机会,他通过网络找到了两本史料的原版资料。这下他如虎添翼,再次开始推敲《续纪》。
2012年底,吴海京的《续纪》终于完成。从第一版雏形算起,近10年间,吴海京前后写了整整5稿,只因为两个字:严谨。
以一种写史的严谨对待政法工作
吴海京说,古人撰史的那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态度,让他深深佩服。而在编撰《续纪》中,他用尽自己所能,考证每一段历史的真实性。
“就像现在被戏说较多的清雍正继位疑案。一些影视剧喜欢采用雍正将康熙帝置于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诏书中,将‘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传位于四阿哥’,从而篡得帝位。这种说法在史学界看来简直是无稽之谈。因为清朝在诏书等文书中,对皇子的称呼都是后面必须跟着皇子名字的,所以,单单将‘十’改成‘于’根本行不通。”
吴海京觉得,这种严谨的逻辑思维,对做政法工作特别是执法监督工作来说,同样不可或缺。
几年前,吴海京处理过一起案子。当地一非法挖宕砂的村民楼某,在挖砂过程中将村民李某的父母坟墓挖毁,李某报警,除索赔外,还要求警方对楼某及雇佣楼某的郭某追究刑事责任。警方初步调查认为,楼某、郭某两人的挖坟行为不构成犯罪。由此,李某和楼某、郭某间纠纷不断,街道、公安、国土等部门多次介入协调都无济于事。
“我们介入后再次认真梳理案情,反复调查后发现了其中一个小细节。楼某在事发当时曾两次指使人对坟墓进行挖掘,且通过一些旁证,足以证明楼某是在明知有坟的情况下挖掘的,具有主观犯意,所以建议公安可以涉嫌侮辱尸体罪立案侦查,同时,建议国土部门对非法采矿进行调查。”
虽然最终,由于我国法律对挖坟是否属侮辱尸体存有争议,按疑罪从无原则司法机关未追究楼某挖坟行为的刑事责任,但他最终因非法采矿被追刑责,而吴海京他们严谨的态度也让当事人李某十分佩服,这起纠纷的民事赔偿部分经调解得以化解。
时隔一年,《续纪》再出精装版
2013年3月,经吴海京多方联系,全国政协下属的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续纪》,分上、中、下三卷。令吴海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出版1个月后,出版社再次给他来了电话,希望对《续纪》进行再度精编和校对后二次出版。
“出版社和我联系的工作人员表示,《续纪》出版后引起了一些这方面爱好者的兴趣和热议,所以,他们决定对书校对后,重新出版,且希望越快越好。”吴海京同意了再版的要求,但在再版时间上却丝毫没有让步。
于是,吴海京在业余时间又一头埋进了繁杂的各种史书中。他在一版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了尽可能的提炼;史料方面,根据一些书友和专家的评论、意见,进行了更加全面的记载及谬误的勘正。
“比如蒙古历史中,铁木真称汗前的那段历史,对事关铁木真的事情我明确了几个时间点,比如他是在13岁杀了他二弟别克帖儿,但历史记载中没有这样明确的时间点。所以,在之后的校对里,我将这些时间点全部去掉,依照历史记载的说法来写。”
其间,出版社也邀请了文史界的一些专家对《续纪》进行了校对。如此一来,第二版的《续纪》前后又经过了三次大的校对,历时一年。
2014年1月,精装版的《续纪》正式出版,共分六卷。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