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要做的不是‘去产能’,而是通过扩大需求实现供求平衡和提高发展速度。”6月10日,在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在发表主题演讲时如此谈到。
【资料图】
樊纲首先提出,“我们还是应该以乐观的情绪看待中国经济,复苏在进行当中,今年实现5%以上的增长还是可以预期的。”他特别强调要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在一些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之时,中国的通胀率仍然很低;在许多经济大国经历贸易顺差转变为逆差的时候,中国的对外贸易仍然保持顺差;近期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下行,但总体是稳定的。
他表示,中国经济出现许多新的增长点。这其中既包括智能汽车新赛道,汽车销售与出口呈现强劲增长,也包括新能源技术与设备走向世界,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正当其时,生物医药、创新药已在世界上占有一定份额。此外,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也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
投资仍是短期内扩大总需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小幅回升,PPI继续下行。对于中国近期物价数据表现,樊纲认为,“在增发货币的情况下,价格下降,这不是通货紧缩,而是‘流动性陷阱’。”即,货币供应充足、融资成本低的情况下,需求没有扩大、投资意愿仍然低迷。樊纲认为,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总需求不足,其背后是企业投资增长速度放缓,政府投资则受财政收入下滑和部分地方债务影响,增长较为乏力。而外部方面,世界经济低迷,多个主要经济体货币贬值、出口下降,整体外需走弱趋势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在进行供应链调整。
如何扩大总需求?樊纲认为,在当前收入增长预期尚未恢复、居民消费增长较为缓慢的情况下,“短期内还是要寄希望于投资的增长”。他强调,需求扩大了,才能推动经济进入供求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要做的不是“去产能”,而是通过扩大需求实现供求平衡和提高发展速度。
他从扩大政府和企业投资两方面提出了多条建议。在政府投资方面,一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投资各种公共品,通过“乘数效应”,带动需求增长。二要用好国有资本,发挥国有资本稳定器与平衡器的作用,在经济预期有待持续提振的时候,可以考虑用一部分国有资产注资“保社会”,也可以考虑变现一部分资产,来弥补债务支持投资。三要考虑改变政府债务结构,以增发长期公债的方式,逐步化解以往“城投债”的金融债务与财政债务功能错配、投资回报期限错配问题,增加财政投资规模。
围绕扩大企业投资,他提出,要鼓励企业创新,特别是“增加对未来市场的投资”;更重要的是改善投资环境、稳定投资预期,特别是稳定民营企业关于投资回报和产权的预期。同时,还要处理好反垄断和鼓励大企业投资的关系,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龙头企业扩大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此外,还要重视通过企业股权重组实现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从而提高企业投资和创新能力。
中国企业的“跨国化”
针对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转移和调整,樊纲提出,有一些转移的因素是非正常的地缘政治因素,包括贸易战、技术遏制、长臂管辖、回流补贴等等;同时也要看到其中正常的经济因素,例如中国劳动成本不断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国家,以及全球企业发展过程中为避免供应链受到各类因素冲击,而产生的供应链分散化趋势。
樊纲认为,中国企业应该顺应这个趋势,并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和机遇。对于宏观经济而言,部分企业外迁可能产生“中国+1”的效果,即在此过程中国内产值并不减少,甚至还带动中间产品出口的增加;对于企业而言,在海外建厂后,大部分企业国内的产能并不减少,只是新增部分在国外,从而形成了产能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的结果。
他将这一现象总结为中国企业的“提前跨国化”。在产业链分散化、区域化以及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一批中国企业被动或主动地“提前”走出去,从而更快地进入跨国公司的发展阶段。例如,一些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之后,随着对国际市场熟悉程度的提高,它们不仅可以在邻近的东南亚国家建厂,甚至还可以走进距离更远欧洲、北美等地区,“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新路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