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起对公众开放的奥赛博物馆坐落于塞纳河畔,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隔河相望。它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一同被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
(相关资料图)
奥赛博物馆共有80个展厅,展览面积达4.7万平方米,藏品总量约9.7万件。展厅分为5层,陈列了1848年至1914年间的艺术作品:底层为1850年至1870年的绘画、雕塑及装饰艺术;中层以1870年至1914年的绘画及装饰艺术为主;顶层则集中展示了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塞尚、修拉、高更、梵高等艺术家的作品。这让该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印象派、新印象派及后印象派收藏地。
技术与遗产
奥赛宫曾是拿破仑时期的建筑,于1871年被摧毁。此后,法国建筑师埃米尔·贝纳尔、维克多·拉卢和吕西安·马涅在奥赛宫旧址设计了奥赛火车站。车站的外观采用了古典美学的设计,其内部则使用了直升电梯、自动扶梯与行李坡道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1900年,巴黎世博会举办时,这座先进的建筑被正式启用。
在之后近40年的时间里,奥赛火车站一直是法国西南部铁路的终点站。直到1939年,由于站台太短,无法容纳更长的列车,该站停止运营。1977年,政府决定将其改建为博物馆。建筑事务所在尊重原建筑风格的同时,根据新的功能要求重新设计。因此,奥赛博物馆保留了车站的标志性外观,如玻璃屋顶、拱形大厅和巨大的时钟,并于1986年正式开馆。
光学与色彩
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摄影技术的发明对绘画艺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当时的光学发展迅速,人们知道了色彩主要来源于光,而色彩的不同主要是由光波的不同频率所致。得益于这些研究,艺术家们知道了色彩的源头并不在室内,而是在户外,从而通过阳光下的写生,发现了更多的色彩规律。
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以克劳德·莫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画家将光与色彩相结合,在户外不断观察光影的视觉效果,从而创造出颠覆性的“视觉真实”,他们后来被人们称为“印象派”。
更晚一点出现的新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科学分析,并且主张以光学的调色替代颜料的调色,其中以乔治·修拉为佼佼者。修拉吸收了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谢夫勒尔关于色彩对比与物体固有色的研究成果,严谨、系统地将色点并置,从而模拟视网膜瞬间的光色感觉。而现代彩色印刷术正是源于这样的“点彩”原理。除此之外,他还将画面中的比例、大小、形状、角度等因素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完成了画面的构图。
天气与“伦敦雾”
英国画家威廉·透纳是第一位以“天气”为主题的画家。他在《雨、蒸汽和速度——西部大铁路》一画中,以写意的用笔和迷蒙的色彩,描绘了蒸汽机车雨中疾驰的磅礴气势。整幅画几乎看不到明确的轮廓或线条,从而创造出了一种陌生的现代美感。
现藏奥赛博物馆的莫奈系列画作《伦敦国会大厦:雾中照耀的阳光》,被人们视为莫奈对透纳的挑战之作。不同于透纳模糊清透的笔触,莫奈的落笔在近处显得尤为粗糙。他的笔触明显、颜料更干、调色随性,细看难以辨认,但在距离拉远后可以看到。这些细碎、原始的笔触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它们在观众的视网膜上不断运动、闪烁。莫奈抓取了生活中碎片化的瞬间,并引导观众的眼睛完成了作品最后的点睛之笔。
除了艺术上的美感,《伦敦国会大厦:雾中照耀的阳光》系列画作,还为科学家研究19世纪伦敦的空气成分提供了间接证据。画中的雾不是人们熟知的白色,而是紫红色。莫奈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工业革命高歌猛进的时代。煤作为燃料被大量使用,其燃烧后会形成烟尘和硫化物颗粒。硫化物是黄色的,煤焦油是黑褐色的,煤焦油中的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则形成了红色和蓝色,而这正是莫奈眼中紫红色伦敦雾的成因。
科学与艺术相互借鉴,为各自发展提供了助力。奥赛博物馆丰富的藏品不仅记录了艺术的巨大变化,更见证了科技与艺术所共同取得的伟大成就。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筹)科技辅导员]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