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家住西安城南的公务员李应(化名)送走了来西安度假的老同学杨鑫(化名),李应感觉老同学来的这几天不断被炫富,“受了刺激”,心情郁闷欲换工作。(2014年3月25日《华商报》)
一首《同桌的你》唱出了青春年少的纯真美好,唱出了对老同学的深深怀念,唱出了对同学之情的无比珍惜。而正是这份“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之情,被时下的显摆、炫富、吹牛、攀比“洗刷”得“体无完肤”。
近年来,形式单一,攀比成风的同学会催生了一大批像李应一样的“恐聚族”。同学会,本是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把酒言欢,共同回忆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但随着昔日同窗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日子久了,回忆年少纯洁友谊的同学会,逐渐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侵蚀而变了味。同学会变成了“显摆会”,女同学比穿着比老公比孩子;男同学比年薪比车子比房子。
转型社会中物化的成功标准,使得在物质层面比较“成功”的人,常常占据高高在上的位置。正如文中的杨鑫,认为自己比当公务员的李兴挣得多,便产生了“优越感”,面对老同学的热情接待,“露骨”地表现出不满,甚至对老同学家电摆设“指点江山”,实属不应该。而李兴因为老同学的“炫富”表示“受了刺激”欲换工作,也非理性之为。
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且任何事物都是一柄“双刃剑”,需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公务员工作稳定,但收入不高;公司职员奔波劳累,但收入颇丰。辩证地看待利弊,心态便自然归于平和。
很多人表示对同学会“不感冒”,还在于聚会形式单一,吃吃饭、聊聊天,缺乏内涵、缺乏创新。笔者认为,同学聚会在重温旧日时光的同时,同学之间需多关心、多帮助、多鼓励。聚会组织者也应积极开动脑筋创新活动形式,让同学会更富有意义,比如成立“同学基金会”,为家庭困难或出现突发事故的同学“雪中送炭”,远远胜过“富同学”在聚会后抢着买单来得实在。诚如是,同学这个特殊群体将更加紧密,同学之情将更加弥足珍贵,聚会还能聚出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