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与“学习’永远在路上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执政之初提出“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每一次学习热潮,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地前进。
《国无德不兴》以立德为主题,主要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选取了总书记常用的“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典故,从崇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明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修德——勤学、明辨、笃实三个维度,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德”,一直高度重视。2004年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就在《求是》发表《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一文,指出领导干部“既要依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总书记也一再强调政德问题,认为治党治国之要,在于“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对于新时期领导干部,什么是“德”?2011年12月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要善于辨别、正确处理四组关系——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他还曾将新时期领导干部“德”的标准,概括为五个修养——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政德”的内涵与外延,为领导干部确立了思想遵循、行动指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古先贤的格言警句,代表着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表现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境界,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是治国理政树德的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现代政治文明中,“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对于做好领导工作越来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径是读书学习。”
当今中国深刻变革,我们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离不开历史启示、集千古之智。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当中一直强调“德”这个字,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一个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地重要,这种影响一直到今天。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那么如何能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大德讲的是国家之德。明大德对每一个个人来讲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为全人类的幸福奋斗终身,从个人方面来讲守公德。就是公共领域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讲,守公德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道德的养成贵在坚持。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就要始终牢记道德的养成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立德呢?
第一点,勤学。勤学是修炼道德的基本方法。那怎么样做到勤学?我想每一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在我看来,要向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学习。第二点,明辨。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善于做出选择。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掌握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掌握了这把钥匙。第三点,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修德就要落到实处,我想首先要从小做起。习近平总书记讲,青少年要从小就要学会做人、学习做人,每天都可以想一想我爱国了吗?我热爱集体了吗?我在家孝敬父母了吗?在学校爱同了吗?在社会上遵守公德了吗?这样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每天多做一点。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就能积大德。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基础。立德是人生必修课。立德,与学习永远在路上。
(沐风)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