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倡导和平是多么必要

2017-07-06 19:52:49     来源:     编辑:    

  

  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和招待会上的两场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33次提及和平。新华网“讲习所”推出《和平——习近平的高频词》,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和平的阐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新华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及抗日战争取得的胜利,告诉各族儿女,只有团结才能拯救中国,只有团结才能取得抗战的大胜利。而中国要发展,我们各族人民就得团结、进取、走和平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和平,法西斯大战和抗日战争牺牲了无数的生命,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给人类留下“伤痕”。反西斯战争及抗日战争给我们留下了血与泪的教训。倡导和平是多么必要。

  和平,顾名思义,就是赞成和解的方法、文明的协商方法来解决人与人、集团与集团、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分歧与矛盾。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因为意见不统一难免出现分歧与矛盾。而遇到矛盾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呢?敌对的话,会更激化矛盾;和平解决的话,任何矛盾就不是矛盾了。当然,大家都愿意选择和平吧。

  和平和正义不是矛盾的,我们既要维持“尊严”又要懂得“让步”,适度的让步可以化解矛盾。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和平安定的生活。我们各族人民要珍惜来自不易的幸福,要继续保持和平。但也不是说我们是“懦弱”的,一旦有“侵害”中国的苗头发生,各族人民会义不容辞反抗到底的。

  中国之所以在世界上处于“高位”,那是各族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用勤劳、善良、团结、进取以及“不卑不亢”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集体带领下,我们会更加团结推动各民族进步。

  和平是一朵娇嫩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去呵护;和平是一颗希望的苗,需要我们去珍惜;和平是一首幸福的歌,需要我们去聆听。9月21日是国际和平日,让我们一起呼唤和平吧!(文/刘林)

关键词:
相关新闻
相关新闻
最近更新
最近更新
v 童模行业首个体测AI智能小程序发布,宣告进入全民测评3.0时代 2022-01-21
v 贝塔智能与北京体育大学签署五年独家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 2022-01-20
v 安顿2021年终健康数据报告来了,年采集量高达83亿,这些健康问题十分明显...... 2022-01-20
v 豪雅“渐入佳镜”英雄联盟渐进王者挑战赛半决赛圆满完赛! 2022-01-19
v 爱莫家官宣追光代言人,邀你共同开启人生追光之旅! 2022-01-14
v 服用过药物后怀孕,宝宝还能留吗?孕期其实也可以安心用药! 2022-01-12
v 聚莱福2022年战略发布会圆满举行 2022-01-11
v 贝塔智能受邀华为打造中央文旅干部管理学院智慧课堂 2022-01-10
v 风里希抗HPV敷料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2-01-08
v 风里希:降低HPV病毒载量 关爱女性健康 2022-01-07
v 中科灵芝参展第23届高交会再获优秀产品奖 2021-12-31
v 佳贝艾特亮相2021中国特殊食品大会 产学研一体只为更好的营养 2021-10-18
v 勇于担当作为切实为民谋幸福 2021-12-30
v 勇于担当为家庭教育提供法治引导 2021-12-30
v 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筑梦新征程 2021-12-30
v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2021-12-30
v 弘扬宪法精神筑牢法治初心使命 2021-12-30
v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2021-12-30
v 勇于担当作为砥砺奋进筑梦新时代 2021-12-30
v 年轻干部要在乡村振兴中勇于担当 2021-12-30
v 坚定理想信念永葆为民本色 2021-12-30
v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1-12-30
v 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助力干事担当 2021-12-30
v 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2021-12-30
v 强化主题教育筑牢初心使命勇担当 2021-12-30
v 坚决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颜色性 2021-12-30
v 擦亮组工金字品牌勇于担当作为 2021-12-30
v 保护好农村班子”团结“生命线 2021-12-30
v “武术大屏”火热的背后,是体教融合的创新之路 2021-12-30
v 不忘初心、不松懈,继续前行 2021-12-29
分享到:
更多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供稿服务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