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数字、垒大户,层层加码……中央要求2020年底前脱贫,到了省里变成2018年,到了市县却成2017年甚至2016年。有的甚至将脱贫的工作推在最后两年才去实施。
仔细推敲,发现他们有点冲动、盲目乐观。2020年全部脱贫摘帽,是场“硬碰硬”的攻坚战,绝非轻轻松松就能“闯关”。我们要实现的脱贫,是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不是“多数人”“大概齐”的脱贫;是稳定的脱贫,不是某一时点越过“贫困线”的脱贫。
很多县市区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将不不少的扶贫资金用在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用在给地方政府和领导脸上“贴金”上,搭花架子,搞盆景,实施“泡沫式”脱贫。为了完成任务,搞所谓“数字扶贫”“墙上扶贫”, 鼠标挥动间,改的是数字,玩的却是“大跃进”。做的全是“面子工程”。为了完成脱贫任务而完成任务。
忽视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导致“年年脱贫年年贫”,苦的是人民,拖的是经济,违背的却是信仰!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问题,实质反映的是执政理念的大问题。“大跃进”式扶贫在短时间内让贫困面貌得以改善,但最终我们看到的仅仅是那些“假数字”,看到的是昙花一现,有些靠农业畜牧业脱贫的地方,往往只看见了眼前的市场形式,不完善市场风险防范、应对机制,使产业扶贫变数不小。如此这般,岂不有悖中央政策的初衷,有负百姓的厚望?
为使脱贫更为精准,避免在脱贫中出现“大跃进”的情况,各地必须实打实的做好当地的脱贫工作。真正的实施全面小康。只要我们的扶贫做到有贫困群众的满意度,又有全社会的认可度。我们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全部脱贫的既定目标。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