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在独角兽工作室刚刚结束的肿瘤+互联网垂直领域产品分析研究中,小无全程参与了所有产品的评测,借此提出一些对肿瘤互联网产品的愚见供大家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1.同质化现象严重,殊途同归
仔细研究这20多家产品模式,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做的越来越像,尤其是面向C端的产品。以抗癌卫士为首的产品以患者社区切入,医瘤助手、优医CARE等一众产品从医生工具切入,易加医更是专注于玩诊前医患配对,但是无一例外,大家的变现途径无非两点:医疗服务和电商。所有人都在搞会诊、MDT、海外就医、基因检测、肿瘤重垂电商,虽然大家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但是无疑其实大家切得都是同一块蛋糕。接下来小无想就着医疗服务这一点说说事儿了。
2.互联网+在肿瘤领域没戏唱
首先我们这些互联网医疗公司实质上在做什么,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将医患信息对等,使得患者寻求最佳的医疗服务,医生找到自己想要的病人,从而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我们都说互联网最适合做长尾的事情,试想一下也确实是这样,医生分散在全国各地,但是非北上广大三甲医院中的医生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介入理论上就是在优化目前的医疗现状。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癌症这样一个令人文风丧胆的疾病,癌症患者都想要寻求最好的医生,而事实上也只有金字塔顶端的那一小部分医生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而且这些医生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之中,所以实际情况便是屈指可数的几个极具生产力的医疗机构为全中国的癌症患者解决医疗问题,这种情况已经不是长尾的模型了。
实际上目前的肿瘤+互联网产品也确实都在争夺金字塔顶端这部分医生,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然而各个创业公司还希望通过互联网方式为他们输送病人,虽然说是在为他们输送优质病人,但是原先的存量患者并不会减少,当这部分医生的生产力被榨干后,这样的模式逻辑上还是行得通的吗?所以小无就一直在想,在肿瘤这样一个非常非常专业的垂直领域,互联网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在分级诊疗环境还远远未形成的今天,利用互联网摸索从上自下的会诊、MDT等医疗服务变现模式是否真的可行?所以小无认为以现在的医疗环境来看,越是专业的垂直领域,互联网能够做的事情就越少,肿瘤领域尤为突出。
3.远离医疗体制寻求出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肿瘤领域的移动医疗创业者就没戏唱了,正相反互联网+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方向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1. 高端医疗服务:放弃国内腐朽僵化的医疗体制,直接针对高端患者提供海外就医、基因检测等高端医疗服务,管他什么长尾不长尾,赚钱才是硬道理。美国医疗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相较国内不知道高出几个档次,翻译、律师、营养师、康复师等等一系列定制化服务,创业公司能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而且出国看病一次上千万,油水也不少。以平民阶层作为流量入口,从高端人群获取收益。
2. 周边服务:越是深入医疗本质,互联网+越难做,但是像医美、母婴等垂直领域却有很好的发展,因为这些领域离消费更近,打着医疗的旗号实则是在大健康领域深挖。但是细想一下,肿瘤领域周边同样离消费很近,营养保健品、按摩理疗仪器、康复调养、旅游等,癌症患者同样有很高的消费需求。在医疗周边服务深耕或许离钱更近一些。
3. 由C端转向B端:To C产品面临很多问题,如患者来源、患者信任度等等,但是转向To B这些问题通通不是问题了。以帮助医生减轻负担、辅助医生临床工作为基础,面向医院的在线运营、技术服务支持,面向药企的市场推广、R&D支持,面向保险的肿瘤大数据都是不错的方向,而且向机构收费本身就比向患者收费容易的多。
当然小无并不是说那些专注于会诊、MDT等医疗服务的创业公司就都死定了,毕竟分级诊疗是大趋势,从长远角度看的话,这条路也是通的,就是目前路上坎坷较多而已。当然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小无再怎么说破天也是纸上谈兵,究竟事态如何发展,欢迎关注独角兽工作室出品的移动医疗产品数据库,公司产品动态,商业模式发展,用户运营数据应有尽有。
肿瘤君,真的滚蛋了吗?且听下回分解。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