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原副省长徐钢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媒体报道特别指出其“曾在酒窖上班”。徐钢的“酒窖办公室”,由一名商人提供,建在一幢四层建筑的地下,内有豪华套房,藏有诸多商人供奉品茗的好酒。(人民网)
据媒体披露,一位郭姓商人出于对徐刚“帮忙”表示谢意,挖空心思在一幢四层建筑地下建造酒窖,为徐刚建造豪华套房,供徐办公。酒窖接受私人藏酒,很多商人想尽办法在这个酒窖中藏酒,以品酒为名结交徐刚,进行钱权交易。泉州干部反映,2010年下半年,每周至少三个工作日的下午,徐都是在这个酒窖中和一些商人一起“上班”的。
老百姓称无能昏官为“酒囊饭袋”,不少地方为了严管官员,强调“一律在办公室办公”,甚至连中午不能饮酒,更不允许出入灯红酒绿之地。一个副省长可以坐在“酒窖”办公,不嫌丢人,反而觉得自己有身份,看来真是“病”得不轻,又是在打谁的脸?
官商勾结满足了各自的利益需求,但却是不光彩的“勾当”。正因为这种勾当只能选择在“不见光”的地方,“酒窖”就成了这种不正当交易的理想场所。在酒窖上班,大概是既能过酒瘾又能显档次,同时官商雅集,勾兑利益也更为便捷。贪官与贪利商人以“酒窖”为联络地,从走到一起,到时执意相随,再到难舍难分,其背后就是蝇营狗苟的官商勾结。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干部是干什么的,这一点不解决,治吏没有前景。在“酒窖”办公算是什么呢?是为个人打工,还是为国家为老百姓打工呢?党员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掌控着公款,掌管着公物,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是起码的政治品德和职业操守;公私不分、公款私用、公权己用,既为人民群众所不容,也难逃党纪国法的惩处。能否用好“公私”这把尺子,是要党员干部修为的关键。有了一颗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毛泽东同志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公权私用,其根源在于权力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制约。如果公权的掌握者能够守住底线不逾越,公权就难以越界,底线问题也就不再成为问题。只有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才会把握住用权的分寸,防止公事私办、私事公办,滥用职权。
权力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染。在“酒窖”办公,推杯换盏,你来我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酒窖”办公,看似“隐秘”,实则“张狂”;看似为人“低调”,实则背后是深藏不露的“权力狡诈”。但千万别冒天下之大不韪,对“雷池”视而不见。
徐钢的仕途成于泉州,也败于泉州。徐钢的落马再次引人警醒:权力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来解决,它必须以制度来进行约束。如果只有为商人个人的服务,权力拿出来私用了,再大的“政绩”,何谈有为呢?再大的“官”,对老百姓又有何益呢?(四川安县:尹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