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正大生物科技与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老教授研究院共同推动的“二十四节气之立春养生活动”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顺利举办。江苏正大生物旗下产品——新一代多功能健康食品——肽琦产品以“自然肽、年轻态”为诉求,推出“发现你生命中的春天”为本期主题,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肯定。会上,来自中国老教授协会国杰老教授研究院刘会长,清华大学老科协肖延副秘书长等做了发言,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中医泰斗李德民教授就立春养生、护肝、食疗、防治糖尿病等做了专题演讲;与会嘉宾、正大生物科技研究专家、中国医药杂志媒体等积极研讨,共探中国传统节气养生之奥秘。
中医养生讲究“致中和”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就是与节气的和谐
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清华大学老科协副秘书长肖延表示,参与中医养生活动就是为了“健康快乐”生活,健康快乐就是指我们的心身相协调,通过参与中医养生活动,让我们了解养生、认识养生,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健康快乐。
有“中医泰斗”之称、新中国中医事业的奠基人的李德民教授在会上专题分享了中国传统节气养生智慧,李德民教授介绍,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自汉朝已降,西医自清朝而袭,中医养生是完全的独立体系,方舟子等对中医的攻击是毫无道理的。中医养生,讲究“致中和”,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是人与社会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也就是人与我们传统文化所强调的二十四节气的和谐。《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
来自肽琦的生物研究学者也就此强调,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在调养身体的方面,在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生物科学家梅利菲尔博士在人体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物质,他在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发病和衰老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故命名为活性多肽。而这个活性多肽就是积极的参与人体细胞调养的关键因素,在这点上,西方的医学研究与东方的中医养生调养互为佐证。
养生专家表示,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二十四节气的与自然和谐养生,与活性多肽产品的积极养身,可谓互为表里。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在立春养生方面主要是护肝,调节心情为主,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李德民教授表示,春天的养生要注意对肝脏的保养,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素有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服用养肝、降压类药物。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如果精神抑郁,就会出现胸肋胀满、腹胀腹痛、大便泄泻等,因此需要静心养气健脾。
李德民教授认为,春季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如果肝气升发太过,就会出现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四肢抽动等症;如果肝气郁而不能升发,就会出现肋痛、呃逆、腹痛、便泄、积聚等症。这对心脏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硬化等症的患者极为不利。调养肝脏,首先应疏肝。因为肝气升发太过与肝气郁结都与人的情绪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因此,调养肝脏之法就是静心养性,求得性平气和,使肝气之升发符合规律,有益而无害。
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饮食与养生的调养
李德民教授特别就目前多发的糖尿病等症状强调,糖尿病患者所谓的多糖并非是身体确实糖多,而是某一部分出现完全被利用而造成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反而要注意的低糖所可能引发的问题。
所以,与会专家表示,春季饮食应以养阳为主,清肝,少油腻。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说,春季应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食物,以养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对人体侵袭。应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摄取,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鸡蛋、谷豆类的黑米、豆豉、大豆及其制品;蔬菜类有冬瓜、莲子、莲藕、菠菜、油菜、胡萝卜;甜度较低的果品类有柚子、栗子、枸杞、菠萝等。将这些食品加以科学搭配食用,就能从中摄取丰富的营养,尤其是蔬果中的多种维生素可充分满足肝脏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的食物,不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如辣椒、羊肉、牛肉、海虾、肥肉等,以免“火”上浇油。此外,肝阳过盛体弱者,在春季容易引发“肝火”,患上热感冒、热咳嗽、热哮喘,要防患于未然,就得尽量避开突热暴暖热风侵袭。若已感染成疾,热感冒初起,应戒烟禁酒薄厚味,以杜绝生痰之源。
肽琦养生——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活动,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与会专家与江苏正大科技的共同倡导成立——国杰教授130俱乐部,希望在积极养生的调养下,人类生命真正可以长寿、健康,并延长寿命到130岁!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