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这个踩着城镇化鼓点跃进的滨海城市,因为房地产投资的狂热而经济增速多次位居辽宁省第一位,在全国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2013年,营口却因为楼市明显供过于求屡屡登上“鬼城”榜单。(4月10日 《第一财经日报》)
与鄂尔多斯、温州、神木等地不同,营口的房价没有经历过暴涨,但其天量供应与有限需求造成的市场僵局亦是房地产泡沫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的确,在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下,地方对土地出让、发展新区都有着强烈的欲望,尤其在经济发展有迫切需求,同时又有大量土地可供出让的三四线城市,都会向有实力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抛出“绣球”,希望借助这些企业的入驻投资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一面是“鬼城”空空如也无人问津,一面是政府卖地热情不减,尴尬的窘态折射了地方政府本末倒置的病态土地情结。
实际上,从资源的划分上讲,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本来就非常有限,本届政府大肆卖地赚了个“盆满钵满”,下届政府必然面临着土地收益锐减甚至无土地收益的危险境地,若失去了财政贡献“大户”,民生建设不成了空谈?
再则,大城市地价都是有刚性市场需求,成本收益还有上升的空间,而且土地价格的高低、楼市的走向,由成本因素、经融因素、供给与需求等等共同决定,一股脑儿把土地抛出,政府此举难免有点“添乱”了;
更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在经营土地上掏空心思,对于民生诉求却不闻不问,虽满足了财政上的一时之需,却忽略了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不利于当地产业的良性格局,更不利于长期、有效的保证群众的根本利益,从长远上讲,实在是丢了西瓜拣芝麻。一言以蔽之,地方政府的“土地情结”亟待化解。
其实,政府部门需要做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既要集约使用土地,更要切实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探索路子,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形成本地区的产业结构,构造良性发展模式。唯有此,才能从根本上诠释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文/郭可)
| ||||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hinajk.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健康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未经书面授权,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中国健康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